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09章 候车厅奇遇

第1709章 候车厅奇遇(1 / 2)

车头和煤车增加了,锅炉要加新水,燃煤也许填满。列车长还是那个谢苗诺夫,列车进站唯有他得不到任何休息,反而要重点弄清楚煤和水的存量,以对未来的行驶做出评估。

做完这些,他还需督导铁路工人,进行对全车轮轴的检查,包括补充润滑油。

林林总总的工作要持续很长时间,军列是早晨八点进站,它占用这条车道,直到十一点钟再度启程。

所以,留给杨明志的有足足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亲爱的,别看了。户外还是有风雨,我们……我们去火车站里面坐会儿?”杨明志问道。

“好吧,接下来是那些工人的工作。我们站在这儿反而会妨碍他们。”杨桃继续抓住丈夫的胳膊,慵懒得轻轻打了个哈欠。

“额,果然睡在车厢里,颠簸得睡得不舒坦?”

“当然。不过,出来走走也好。”

正在这时,又是一阵悠长的火车鸣笛声,一辆新的军列出现在众人眼前。

杨明志寻着声音,第一时间看到的是滚滚而来的黑烟,终于车头出现了,最前端的巨大红五星实在别致!

“哈!又是一辆军列,这里也是非常繁忙?!”

“当然!”费留多夫大声说:“它应该不会停,会如猎豹般冲过去。我敢肯定,它载了一堆马铃薯,去支援东方的那些大城市了!”

“这样的军列还有多少?我是说,未来两小时内,过往的军列有多少?”

“谁知道呢?”费留多夫耸耸肩,“也许十分钟一辆。”

大量的军列开往东方,它们有着各自的任务,多数是不会在下诺夫哥罗德停靠。

“好吧,我现在只想去车站的候车厅走走,如果可以,还想去城市里逛逛。”

“这……”费留多夫马上慌了神,“将军,我建议您不要这么做。我们是时间非常有限,再说……”

“算了,我开玩笑呢?站台这里过于嘈杂,你瞧,大量的工人还在忙碌,让我们去情景一些的地方坐一会儿。就到候车厅里,这应该可以吧?”

“当然!”

“对了,候车厅应该有些商店吧?”

“商店当然是有的,不过……”费留多夫面露难色。

“怎么?难不成商店关门了?”

“不,应该不会。您是想买些东西吗?也许商店什么也不会销售。”

“为什么?”

“物资紧缺。”

“好吧,好吧,又是物资紧缺,苏联的物资什么时候不紧缺了。”杨明志咧起嘴摇晃着脑袋,他太清楚,苏联任何时候都物资紧缺。

他看着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你们都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豁达的习惯。”

“什么习惯?”费留多夫好奇的问。

“还能有什么?来都来了。我到了下诺夫哥罗德就如同旅游一般,总得带走什么东西。我不管商店销售什么,如果有香烟,我就买一点,如果有酒,我就买一瓶。走吧,不要磨蹭时间了。”

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这两位内务部的干员对他们护送对象的了解,仅限于组织提供了一些材料。

对方究竟是怎样的性格,真的只有接触一段时间后才明白。

两人不明白,将军为何非要带走些东西,仿佛不这么做就是巨大的遗憾。

就这样,杨明志在十多人的护送下,携夫人大跨步的迈向候车大厅,并决定就在这里等待发车。

……

“啊,不一样的时空,却是一样的感觉。”

以苏联的标准,下诺夫哥罗德是十足的大城市。

但以21世纪中国的标准,以人口来衡量,它就是个三线城市。

本时空的下诺夫哥罗德人口有六十万人,战争爆发后,数十万人移民与此。她吸收了大量的西部移民,尤其是莫斯科的部分城市人口,已经变成一百万人的大型城市。

人口巨大,火车站却并不大。

杨明志一行人进入候车厅,迅速吸引到一众工作人员的眼球,原因无他,他们是一群内务部人员,更是从站台上走进了,就仿佛兴师问罪一般。

和工作人员一番寒暄后,误会完美的解除,杨明志领着杨桃,就随便找了长木椅安静的坐下来,他的卫兵们也是如此。

看看现在的处境吧!

杨明志昂着头,瞟了几眼涂满白灰的天花板,又看看四周的墙壁。

那个位面,中国和苏联在许多方面是学的苏联,例如火车站的内部状况,颇有些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感觉。

墙是白墙,下端一米绝对都刷着绿漆。候车厅面积不大布局紧凑,期内有公厕,另有一个不大的小商店。

“格里申科。”

“到。”

“你把帽子摘下来,然后去商店看看。”

“将军,您要买东西?您……”

“别磨蹭,看看有什么销售。你觉得可以就买下来,我给你报销。”

“好吧,我这就去,但是帽子。”

“哦亲爱的年轻人,你难道还要把内务部证件给售货员看看吗?他们会被吓晕的。”

就在刚刚,一行人已经和一众工作人员交涉过。原则上,旅客当然不可以逆向进入候车厅,所谓下了车理应直接出站。来者既然都是内务部,那是一群普通人不愿招惹的对象,内务部的家伙们既然只是想在这里休息一下,还有什么好拒绝的呢?有哪个笨蛋敢刚正不阿的请走他们?

就是这一番交涉,杨明志略略明白一件事,当前的候车厅一直保持冷清的状态,只有周末能热闹一阵子。

原来,现在全联盟的铁路系统,基本让步给货运列车与军列,原本就不怎么发达的旅客列车已经被压缩到最底的限度。

每周只有星期天,莫斯科会发出两趟客运列车,糟糕的是,一旦前线战事吃紧,仅有的两个班次也会被暂停。

客运列车被压缩成这个样子,普通人这里并没有怨声载道,毕竟如果没机会、没有理由乘坐列车去另一座城市,自然不会抱怨每周班次就两趟。

苏联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同时,人口的东方大迁移也基本胜利完成。莫斯科以东的许多大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大量的年轻女人,城市吸收了这些女人,并迅速将她们转化为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