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2)

元乐十八年九月,大盛王朝西部的燕国遣兵十万,大举进攻大盛边境。

当时驻守边境的一名大将赵勇因敌方来势汹汹,有势如破竹之势,恐丢了性命,未等援军到来便偷偷带着边境的兵防图投敌。

燕人得兵防图则愈战愈勇,不到两个月,便攻下了大盛的边境十二州。

大盛西部的边境十二州一直以来多为动荡,流寇横行,民风彪悍,各个州之间多有摩擦,纷争不断,如一盘散沙。

此次燕国进攻,正是因着最边界的连州、显州等五州发生暴乱。

西部官员的精力一直放在百姓暴乱上,对于山和关以外的燕人并未多加关注,且燕国国力不比大盛强盛,少兵马和物资,这二十年来对大盛都是俯首称臣,因此守关的官员对弱小的燕国集结军队并不在意,待后来燕军越来越多,多到无法隐藏踪迹,驻扎在山和关十里外时,再去上报,为时已晚。

昭文皇帝听闻州县失守震怒,派第三子成王、大将军王天肖挥师西行,抗击燕军。

三个月后,大盛军队收复四州,成王与大将军合力退敌,把燕兵逼至沦陷的贺州。

在贺州城内外,两军形成对抗的局势,已有半月。

正当成王准备进攻的时候,昭文皇帝突然下了一道圣旨,将成王殿下押送回京,并派五皇子裕王替代成王对抗燕军。

原来是有密探报,成王与已经投敌的边疆守将赵勇有书信往来,信中提到了与燕国太子的合作。

这一切,是成王与燕国太子的阴谋,成王借此获得军功,更有力竞争太子之位。

而若成王继位,大盛割西部十二州给燕国。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撼,官员百姓无不谩骂成王。

一些支持成王的官员也纷纷上书,请求重惩成王。

成王这些年来和善的形象顷刻间如山洪般崩塌。

回京路上,成王自知自己难逃其罪,在近京畿的一个驿站里饮毒自尽。

成王年二十,府中未立正妃,唯有一位即将临产的侧妃。

侧妃听闻此消息,当场昏厥,后生产时血崩,腹中胎死,母子皆随成王而去。

成王府覆灭,其朝中党羽皆被打压。

元乐十九年六月,西部十二州尽数收回。

裕王殿下乘胜追击,率兵攻打至燕国边界,燕国不敌,国君耶律达立马下了降书,交出了大盛叛徒赵勇,对大盛称臣纳贡。

赵勇在数众大盛士兵恨恨的目光中被裕王亲自斩杀。

不到一年的战乱结束,西部十二州暴乱也在两国多次的交战中休止了。

裕王在朝中声望越来越高,且尽得民心。

昭文皇帝赞裕王殿下年纪虽轻,但英勇无比,有大作为,在朝中数位大臣的多次上书下,第三年立裕王为太子。

大盛王朝进入了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

……

……

元乐三十二年春。

距光州城数百里的一个破旧的客栈里,角落的一张桌子上围坐了四个穿着布衣的男子。

其中一个灰头土脸的人正大快朵颐地吃着饭菜,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听说陛下要去安山同紫阳真人一同修道了。”

“陛下若是去修道了?那这朝政怎么管啊?”另一个圆脸男子有些担心。

“不是有太子在吗。”长着络腮胡的男子灌了一碗酒,不太在意地说道,“这朝廷大事,哪有我们操心的份。”

他又接着说道:“当今陛下二十岁登基,当了三十多年皇帝了,也该歇歇了,不然,太子都要等不及了。”

“嗳!”圆脸男子惊讶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又放下手低声提醒他,“李各,慎言慎言。”

他们这种小老百姓,私底下谈谈政事也无关紧要,但若是编排了陛下被人听了去,说不定就惹祸上身了。

叫李各的络腮胡男子哈哈大笑,却也没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圆脸男子见此松了一口气,他环顾四周,并没人注意他们,便问道:“李各,你可知李管家要去益州做甚?”

原本这去益州的差事,是李管家去办的,但二老爷临时要派李管家去更远些的宿州一趟,所以这件事落在了他们的头上。

“不知。”李各摇摇头:“李管家未和我说,他只是把这事交给我便匆忙走了。”

“估计是有些急事吧。”他又补充道。

旁边吃得正欢的男子停下嘴里的动作:“李各,还有几日能回光州啊?都出来二十余日了,我想回去。”

他说完抓了一只猪蹄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像是很多天都未进食一样。

李各忍不住笑话他:“余五,二老爷同意让我们去益州,那是看得起我们,你怎么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待回了李府,我让你一次性吃个够!”

余五眼里放光感激地道声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