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 紫霞岛的垦荒(1 / 1)

紫霞岛的建设正式开始了。

任柯很快对人群做了分工,所有青壮在自己的率领下去伐木,老弱和女人们在护卫队的带领下,沿着穿越者当初最早登陆时修的一条简易道路出发,沿途平整土地。

等到原木伐运来后,众人将在道路两边搭建几排简易的高脚屋让大家临时安顿下来。

至于如何搭建,任柯当然门清,在万山岛上他就实践过,而且移民们自己也不陌生。

何况任柯还怀揣秘笈侯相麟曾经给他手写过一份施工手册,里面有详细的建设步骤,任柯只需要按照这个手册施工即可,可见任柯是个有心人,他早就为自己的海外开拓事业做准备了。

紫霞岛的内陆是热带草原森林地貌,草原是主体,也有成片的热带雨林,因此建筑材料倒是不缺乏。

当男人们把一根根的原木用板车拖运到码头附近的时候,那边的土地已经修整好了,根据任柯的规划,这里是紫霞岛上的第一个居民点后来的紫霞镇的雏形。

仅仅几年后,当初开出来的通往露天煤矿的土路已经变成一条宽十二米的水泥马路,道路两边的高脚屋已经变成一排排筋混凝土的两层或者三层楼房,而这条改头换面的道路有了一个著名的名字香料大街,小镇紧靠着的紫霞湾小码头,也将变成深水大港,比邻的黑水河已经成为一条运河。

到了那时,整个紫霞群岛成为世界香料贸易的中心,经济非常繁荣,而这批最初的移民家庭,几乎全部成为紫霞岛上的第一代富翁。

当然这都是后话,如今的紫霞岛还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处女地。

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任柯在紫霞岛上的各种基础建设搞得很顺利,当然了,有给力的劳动力是关键。

另外还要部分归功于在离开万山岛之前,大家对开发工作的充分准备和任柯在万山岛组织开发所积累的实践经验。

时间到了五月中旬,紫霞镇居民点和道路、码头广场等基础建设全面完成,初步安顿下来的移民们开始准备正式向荒野进发至此,开发工作终于进入了垦荒阶段。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阶段的先期主要工程是挖水渠。

水沟既是灌溉用的,也是各家各户土地的地界,主干水沟挖好后,将在这些沟渠的两边将划定待分配的土地,然后更细的枝节水沟则由开荒的每家每户自行挖掘。

经过调查,根据每家每户的劳力状况,将以户为单位分别在沟渠两边划分出四十到六十亩左右的地块作为待分配的土地,目前一共有一千六百七十三口人,组成了三百二十一户家庭,根据土地分等的不同,平均每一口人将分到十五到二十五亩待开垦的荒地。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显然,挖沟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在随后的日子里,任柯亲自带领众人开出了四条平均长度达三公里的主干水沟。

还好,移民们干得很卖力,除了婴幼儿,一千五百多成年男女一起上阵,到了五月下旬,水沟工程终于完工,很快就在在黑水河的东岸形成了一片大约十平方公里的正方形垦荒地块。

根据任柯事先宣布的土地政策,这是初期分配的土地,以后,各家各户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允许在此基础上新垦土地当然了,前提条件是不能撂荒。

这些土地具体分到每户时,土地面积的多寡会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浇灌方便程度等等因素有所调整,显然这样的繁琐事情任柯管不好也管不了,于是他都交给了前一阵子成立的土地评议会去处理。

到了五月底,共约一万六千亩的土地面积就这样被划分了出去,

任柯还提出要求对于初期分配的土地每个垦荒户在五年之内的实际开荒并种上作物的面积,不得低于初期分配的区块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在五年时间,平均每户每年有差不多十亩地左右的新开垦量,这样保持耕种八年之后,这些土地将变成开垦户的私人产业。

显然这是因为任柯希望移民们尽量多地开垦荒地,不想看到移民们小富即安。

但事实上,后来的情况证明任柯想多了,他低估了这些移民们的垦荒积极性,以及汉人移民们对土地的近乎狂热的执着。

两年后,这些汉人家庭就全部完成了开荒任务,到了第三年,最初划定的一万六千亩地已经不够了。

显然,总督府一直在鼓励移民们垦荒,而且总督府对农户垦荒的管理手续十分简单农户只需要到总督府的土地管理员那里报备说,我打算开荒,位置在那里,打算开多少亩,于是管理员拿出地图查验一番,或者到现场看一眼,只要确认是无主的土地,就立刻核发一个垦荒许可证,再存下一个所有权的档案然后农户就能开干了。

于是不少有劳力的家庭不断地跑到更远的地方开荒,导致紫霞岛在数年内耕地和牧场面积急剧增长。

很快,岛上所有的草原都变成了耕地或牧场,于是不少家庭又开始进向雨林地区扩展,随着移民的不断进入,岛上的雨林也很快就消失了,在随后不到十年的时间,整个紫霞群岛四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所有能开垦的土地都被这些移民们给开垦了出来

时间回到一六五九年的五月。紫霞岛的事情暂时放下,让我们关注一下另外一个焦点:以骄傲号为首的船队。

离开紫霞岛后,五月二十一日,骄傲号率领女权号、提莫队长号和刺客号抵达了莫宁顿岛红码头。

船队靠上码头后,码头附近的各种绞盘式塔吊开始运转起来,一群搬运工人熟练地操作着这些起重设备,让吊臂直接延伸到船的甲板上方,三艘帆船上的水手们在朱北国胡小林和彭强的指挥下,开始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货物搬到甲板上,再放进塔吊吊钩下面的网绳袋中,然后吊臂转动,将这些货物吊到码头广场的一座水泥台上,台子旁边有两条铁轨,轨道上停着几辆小型的轨道车车皮,这正是骆老板他们以前曾经给曹丽梅的矿场生产的人力运输工具:手摇式轻型轨道车。

这种人力杠杆轨道车轨因为其轻便、灵活和不消耗燃料的特点,已成为整个铁路线上主要的短途和支线运输工具,其关键部件:轴承和凸轮轴如今已经能用曙光机器厂的第三代车床和磨床生产了。

尽管生产轴承的所谓轴承钢,是华立他们“联合冶金”提供的渗碳钢,严格意义上讲,这种钢并不是最适合做轴承的材料,但是这确实是华立全振海他们完全依靠并利用本时空的工艺条件,所能提供的最硬的钢材。

至于生产凸轮轴的材料华立他们也解决了,如今全振海主持的铸造厂已经全面走上正轨,其球磨铸铁的技术指标已经接近旧世界的标准,三年了,冶金组的几位年青人一直在努力,终于让他们取得了对于穿越者们而言一个极具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